“筑梦”职业指导计划(即“筑梦计划”)由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主办,清华大学学生城市中国研究会承办,清华校友总会房地产行业协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协会提供支持。“筑梦计划”力求在校园与职场之间树起一盏导航灯塔,为在校同学与职场人士搭建一座沟通桥梁。本计划中,导师将倾情传授学习、工作经验,并为学员提供优良的就业社会实践机会,帮助完善学业计划,明确职业发展规划,提升独立的思辨、决策能力,为培养下一代大地产领域的领军人物铺砖引路。
该计划每年春季学期将从在校生中选拔约30名同学,开展为期一年的职业指导,本计划第一期计划于2016年2月正式启动。截至目前,本项计划已经邀请了15位职业引导人,分别为咨询设计、开发运营、投资管理等领域代表性企业的高层领导或者创始人,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和行业知识。
12月26日下午3点,“筑梦”职业指导计划迎来第一次导师沙龙。共有12位导师参与,恒隆中心的刘洪玉教授、郑思齐教授以及邵磊教授与各位导师相聚于土木馆,共同就当今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交流探讨,布局“筑梦”职业指导计划。现场还有9位同学参与沙龙甲流,倾听导师讨论。
首先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的主任助理张博作为“筑梦”计划的主要负责人对诸位导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沙龙活动由此开始,建筑学院邵磊老师首先介绍了“筑梦”计划的相关情况和沙龙的讨论主题,说明了此次沙龙重在听取各位导师对“计划”开展形式、主要内容等重要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同学们对“计划”的期待和想法,作为导师们第一次聚会交流,以期在计划开展前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导师团队。
随后,12位导师依次自我介绍。从本科、研究生教育经历,到之后的就业工作经历和职业发展轨迹,再到对大地产相关行业的思考和见解,最后回归到对“计划”布局策略的意见和建议。导师当中从八十年代进入大学校园的前辈学长,到世纪之交开始本科学习的年轻学长,从金融领域到房地产领域,从就业领域少变化甚至零变化的学长到每两三年就尝试一个新领域的学长,从体制内单位到体制外单位,从就业到创业,学长们用自己的经历为我们展现了百花齐放的职业发展历程,又透过职业发展的历程映射当今房地产大行业的“新常态”现状,表达自己对于大行业未来发展的看法,可谓是精彩纷呈。整个介绍环节内容充实,干货满满,气氛热烈。在谈到清华学生面对用人单位的应聘时表现出的不自信时,导师们都深有感触,现场交流到达一个小高潮。
一轮自我介绍之后,导师们开始就“计划”的布局展开深入的交流讨论。导师们普遍认为“计划”应该着重交流引导,提供平台看行业、看世界,让参与的学生能在经历了“计划”后看到更多曾经不知道的,更全面的行业与社会,更多地认识自己的喜好、能力与目标,最终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对于“导师”这两个字眼,大多数学长都担心分量重、不亲和,容易造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不利于深入的交流和引导,最好是改为一种“师傅带徒弟”的关系,手把手地提供帮助和资源,最终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关于开展形式方面,通性的问题,诸如为人品质、职业道德、行业规则等,导师们认为适宜以大范围讲座的形式呈现,其中加入生动的案例和故事,达到教育的作用;而更多的、更有效的应该是导师和学生直接的交流,线上或线下,校内或校外,形成多位老师对应多位学生的模式,一方面便于协调导师的时间,保证不同时间活动都能有导师参与,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多位导师的所长,为学生们打开不同视角的视野,真正助力学生成长。
之后,参与沙龙活动的同学们分别谈了自己对“计划”的期待与想法。总结下来有三大类:一部分是学术技能类需求,同学希望能通过参加“计划”深入了解大地产领域,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学习、研究。另一部分是基础能力类需求,同学希望“计划”能对其职业能力和为人处事能力形成锻炼,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再一部分是认识探索类需求,同学单纯是想要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变化前景,与业内前辈交流,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更全面的依据和更多元的帮助。热烈的讨论交流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
至此,导师沙龙活动圆满结束,“筑梦”计划轮廓更加清楚。在现有导师团队的基础上,本项计划还将进一步邀请愿意帮助同学们学习成长的业内人士加入,同时也将进入到下一步的筹备工作中,为新学期的招募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