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中清华大学水利系开设的《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清华大学地学学科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1929年正式成立地理学系,首任系主任是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现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翁文灏先生(1889-1971);1933年地理学系更名为地学系;1952年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地学系调出并到北京大学。在这期间,清华大学的地学学科列居全国一流,共培养地学、地质学、气象学系毕业生200多人,其中许多成为地学领域著名的学者、教授。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中共有41位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学部院士。1952年院系调整后,地学学科在清华大学仅留下了工程地质教研组和地质教学试验室,现隶属水利水电工程系岩土工程研究所。
时任经济部长的翁文灏先生(1941年2月于重庆)
清华大学《工程地质》从1952年开课以来,一直是水利、土木工程专业唯一的地学相关必修课程。目前,《工程地质》是清华大学土木大类的平台课程,也是土木、水利、交通等相关专业的重要核心基础课程之一,课程教师是徐文杰老师和温庆博老师。
近几年来,为了贯彻清华大学“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我系《工程地质》课程进行了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在2015年推出了MOOC、从2016年开展混合式课堂教学。在课程发展过程中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和应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地质实习在地质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克服目前野外地质实习中的“跑线路”、“点讲解”过程中学生的盲目、主动性差不足,2016年建成集“资源共享、教学实践、地学科普及科研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维信息平台“地学云”及“地学云堂”微信公众平台、2017年推出了水利云计算平台,从而创新性地实现了在线地学相关课程的实践实习教学环节,践行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
结合课程特点,在课程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人-地协调”的价值观融入课程建设,贯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地学理念,树立同学们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通过几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课程在课堂中实现专业知识的讲授的同时实现学生的“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并涌现出系列的学生创新科研成果,在学生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地质学与工程地质》课程近几年取得的成果
混合式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