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九江,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研究员,航天科工四院指控中心主任,北京航天晨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回想起在清华的校园生活,郝九江学长想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食堂里的美食。“当时我们有个食堂叫五食堂,现在叫万人食堂吧,那个时候就觉得红烧茄子非常好吃。后来就再也没吃到过这么好吃的菜了。我儿子也在清华上学,后来也跟他一起回清华吃饭,却再找不到这种感觉了”。
第二就是自行车,校园里离不开自行车,“当时同学们都从学长那买二手自行车,骑两天以后就没了,三天以后又在哪个角落里发现了”。
经常参加活动,养成了受益终身的运动习惯。“校园里体育活动相当好,球类、跑步……总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而且业余活动也十分多,唱歌、弹琴、游泳等十分丰富。就我而言,没有加入过专业社团,但是经常参与活动。有一段时间不舍得吃饭,就为了省钱买一把吉他。平时也会跟着同学们去下围棋、跑步、竞走……各种活动都有,而且有很多都保持到了现在,成为了一个良好的习惯。”
大学时候同学都十分有趣,大家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其他各个方面也都各有才华。“我们那届同学有很多多才多艺,有的同学经常给我们讲一些文学类的课程,给我们讲历史、讲小说;有的擅长下围棋;有的喜欢弹钢琴;还有一位师兄经常在走廊里唱歌,每到周末的晚上,就在宿舍楼道唱歌,当时听起来是噪音,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是有天赋。”
学在清华,受益匪浅
在清华里,很多老师都让人十分敬佩。“建管系的创始人卢谦老师,精通七国语言,当时没有像现在这么便利的线上学习资源,所以学习外语比较难。而卢先生学习方法十分独特——跟在外国人后面,跟着别人散步,听别人谈话交流,借此以学习外语。另外一位卢有杰老师是留美研究生,他教的课是运筹学,需要以数学为基础,但我们都还没有学,全班没有一个学得好的,按照他原本制定的标准,大家都不能及格,可是后来还是给我们都过了。这也提醒了我自己:数学是基础,无论是学管理还是搞工科,都需要数学这门基础学科作有力支撑。还有甘绍熺老师、朱宏亮老师、讲授英文结构力学的支秉琛老师等。除了专业课外,当时有一位大课教政治的老师,我印象也十分深刻,讲课跟演讲一样,同学们都很喜欢,每次上课都会坐得满满的。”
“学习上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怕不及格吧”,郝九江学长笑着和我们说到,“咱们清华是有把刀的,像我们的一个老师,在我们的印象里,是有名的严格,不是考60分就能及格,而是后百分之几的同学都不能及格,因此这门课程不仅自己要学得好,还要比别人学的好,这才能够及格。学业压力是一直存在的,这就需要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功夫在平时。”
清华的学习经历对于我来讲,是一生的财富。走出校门后,外界会对清华学生抱有很大的期望,认为清华的学生,会干,能干,而且应该干好,这是别人的第一印象。也因此就会带来机会,让你放手去干。扛着清华的这块金字招牌,带来的财富就是走到哪里,都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
在工作中,也得到了很多清华的校友的帮助。“刚到单位的时候,单位领导、技术总工、科室的主任都有咱们的校友,而且老前辈们技术功底过硬,可以向他们学习技术,校友们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到现在我们跟清华很多院系一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对学弟学妹们的期望
第一,要自信,大家已经考进了清华,就应该有一定的自信心,我相信大家能进清华,从小到大一定都是学霸,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一定要有自信心。
第二,要自强,凡事都要靠自己,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创新,凡事都有创新的成分在里面,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学校里也在强调鱼和渔。学校教会你知识,这些东西其实相对不重要;学习方法、怎样去学习、怎么去努力、这很重要。随着形势和时代的变化,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不同的要求,所以持续的学习能力很重要。其实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想法,希望大家一直都保持着创新的动力!
郝九江2017年参加儿子毕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