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8日,清华大学举行主题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的2022年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在教书育人等各项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和集体。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土木工程系教授樊健生作为教师代表在会上进行了分享交流。
樊健生上台领奖(右三)
樊健生分享交流
以下为发言原文
在清华大学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发言
樊健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下午好!
今年是我在清华任教的第20个年头,非常荣幸有机会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发言。主要表达两点,一是教学科研的体会,二是新形势下如何迎接挑战。
去年,我们关于“高性能组合结构”的研究成果,有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根据我的经历和体会,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学校的顶尖平台,和先进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清华的平台上做出高质量的成果,应当说有其必然性,这是自己的本分和应尽责任。从我所在的结构工程学科来说,清华有着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平台,底蕴深厚、实力一流。从我个人来讲,自读大学直到参加工作,受到了严格和系统的训练,得到了导师和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并在学术生涯初期就能够参与到最具挑战性的工作、直面学科前沿,从而能够集中精力、少走弯路。
清华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培养模式。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有高水平的学生,以及从这里成长起来的校友。我们的项目主力是一批极具进取心且能力超强的研究生同学,他们完成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并不断提出创新性构想。校友团队也非常给力,这次10位主要获奖完成人,9人毕业于清华,他们有的在高校任教,也有在设计、施工行业取得了优异成绩。
这里插一点,工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将面向学科前沿与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使工程实践与学术研究之间形成正向反馈,通过解决工程问题培养基本能力、提升学术素养,同时又在实践中提炼并攻克关键科学难题,二者的有效结合互动,将在产生高水平成果的同时,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知能兼备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我以上想表达的是,在这样的学科平台上,在国家工程建设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每一个人的勤奋努力,如果再有不错的机遇和运气,做出高水平成果有其必然性。
下一个话题,是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不断进步。去年,我们得到了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支持。更多的支持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对这一较为开放的课题,我们深入思考了研究方向,力求避免局限于锦上添花的工作。
一是要提升传统学科的内涵。最近些年,包括土木工程在内的工程学科,在产业升级的新形势下普遍产生了危机感,但学科方向调整并不能通过追逐热点简单实现。我们清醒的看到,在工程结构领域,仍存在大量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短板,尚不足以支撑建造技术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二是要拓展学科的外延。近些年,城市更新、川藏交通建设、新能源开发、海洋基建等高难度工程,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我们有信心,积极改变、直面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即便不能做出颠覆式创新,但通过努力,至少能为这项事业做出有意义的尝试。
最后,衷心祝各位老师节日愉快,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