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团队助力宁夏水资源保护与养殖业绿色发展战略

渔业排污控制是黄河流域水环境源头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做到水产养殖不向黄河排一滴废水?清华团队在宁夏做到了!


1.jpg

宁夏水产养殖基地分布在阡陌纵横的水系中


2020年8月,南美白对虾、加州鲈鱼这样的南方鱼种在贺兰县大批量上市,从养不活到高产增效,一水之变,让养殖大户的增收路宽了,农户的收入水涨船高。水产养殖污水零排放,守住了母亲河的健康。


渔业养殖中鱼虾蟹类粪便、肥料、残饵会产生氨氮,氨氮过高会产生亚硝酸盐,导致养殖鱼虾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摄食减少、生长缓慢,易发疾病。南方依靠换水改善养殖水体水质的做法对于依赖引黄灌溉的宁夏是行不通的,一是没有随时可用的水源,二是换出的养殖水体最终排入黄河。只有在养殖过程中对水体进行调控,避免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成分的累积,才是宁夏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


2.jpg

工厂化养殖车间


宁夏天荣集团曾经引入外国养殖技术,尝试南美白对虾养殖方法,但却没有成功,260万元打了水漂。无独有偶,贺兰县新明水产养殖公司也培育加州鲈鱼5万尾鱼种,结果仅仅存活了2000尾。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向这两家企业伸出援手,推荐清华大学水利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环境修复中心段云岭教授及其团队,2018年以来扎根宁夏,聚焦水产养殖水体水质调控和畜牧养殖污水处理问题,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两年多的潜心研究,在养殖尾水处理、工厂化养殖水质保障技术、畜禽养殖环境治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应用固化微生物技术,有效降解水体污染物,攻克了工厂化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技术和养殖水体循环利用的难题。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达到97.5%,年产3000多公斤。这种工厂化养殖水质保障技术不仅成功应用到对虾工厂化养殖,还运用在鲈鱼和黄河鲇苗种繁育等生产实践中,实现了养殖尾水零排放,突破了长期以来制约宁夏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3.jpg

金浩轩博士在检测水质


“通过使用这项水处理技术,任何鱼种都可以在宁夏繁育,只要调整微生物载体,它可以持续保持水中不同菌种代谢并形成微循环,水体循环使用,只补蒸发量即可”。金浩轩博士说。今年起,这项技术将广泛推广给农户。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提出,宁夏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要“采用节水技术,积极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的种养业,保护好黄河水资源”。段云岭教授及其团队聚焦宁夏水环境污染和农业特色产业实际问题,用科研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宁夏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宁夏决战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时期,为自治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保护黄河水资源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4.jpg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