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天朗气清,网络作美,水利系第一次线上博士答辩在新水利馆200会议室圆满举行。本场答辩的博士是孙伟,主席是张建民院士,水利系答辩委员会校内委员张丙印教授和张建红教授到达现场;水利系答辩委员会校外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仰平教授、中国水科院赵剑明教授9点前按时进入线上ZOOM会议系统,答辩全过程使用ZOOM录屏和摄像机拍摄双备份。
答辩现场
本场答辩按照流程依次进行,答辩主席首先介绍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秘书介绍答辩人的基本情况和成绩,接着远在安徽的孙伟博士清晰流畅地进行了近50分钟的PPT汇报,五位评委充分肯定了其论文“高土石坝防渗墙破损的多尺度分析方法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五位委员分别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孙伟博士的论文提出了计算思路、模型选择、以及在工程上的应用等十多个问题。孙伟博士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后,进行了充分的解释和回答。
30多分钟的提问回答结束后,答辩会休会,所有旁听人员退出会议,答辩秘书宣读同行专家对论文的评阅意见和导师评语,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答辩人达到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接着用问卷星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根据投票结果,答辩委员会全票通过并做出决议,一致同意孙伟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最后答辩会复会,线上7位水利系师生旁听者入会,答辩主席宣布投票结果和答辩委员会决议。答辩会于11点10分圆满结束!
为了本次线上答辩会的顺利进行,水利系成立答辩领导小组,在研究生院续智丹老师的指导下,对答辩秘书进行了ZOOM各种功能和问卷星的培训,并提前一天安装设备布置现场、进行网络测试,做好会议系统和投票的第二预案。委员们充分认可这种线上答辩方式,觉得与以往线下答辩会相对比,效果毫不逊色,且有利于邀请国内外专家,特别是节省校外专家时间,疫情过后应作为常态继续使用。
孙伟同学激动地表达了他的感受:“虽然学校很早就明确表示毕业生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不会受到疫情影响,也出台了详细的网络答辩指南等,但在答辩会之前,我还是有些担心会出现网络卡顿的问题。但在系里领导、老师的精心安排下,答辩委员会各位老师的积极支持下,这次线上“云答辩”进行地非常顺利,交流的也非常深入。答辩过程中,感觉网络答辩的形式,并不影响交流的畅通性,甚至有些方面比线下更好,比如对于答辩人来说,可以坐在电脑前,随时在纸上记录问题,做一些标记,更有利于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在此要特别感谢导师张嘎老师会前的周密组织,教务老师王春红老师的沟通协调,答辩秘书吕禾老师的辛苦付出,还有张丙印老师提供有关的技术支持等。最后也要感谢学校很早就制定了疫情期间网络教学、答辩等预案,体现了清华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争取不断取得进步。”
导师张嘎教授说:“为了保证答辩顺利进行,答辩委员会主席、秘书以及教务老师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张丙印老师还提供了全套会场录像设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答辩进行顺利。我想这为今后实现更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型式提供了经验。例如,将来可以通过这种在线方式邀请国外的学者参加答辩等。”
旁听同学韩勇深有感触:“在疫情期间,孙伟同学的网络在线答辩为大家起到了表率和鼓舞作用。孙伟同学的汇报准备很充分,答辩内容很翔实,时间节奏掌控很好。此外,能够感受到在学校主会场的老师们,对于这场答辩非常重视,对会议的组织和安排十分到位,保障了整个过程的井然有序。正是师生一起的认真对待,才能做到疫情期间研究生的毕业流程正常推进。线上答辩虽是疫情期间才选择的方案,但现场效果较好。对于公开进行的研究生答辩,甚至以后也可以考虑现场和网络相结合,这也有助于推动学术研究的透明分享以及开展更广泛的交流讨论。”
旁听同学赵艺颖说:“虽然是系内首场线上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但从答辩到提问等各个环节都进行得非常顺利,没有出现设备上的问题。我作为一名旁听的同学,从孙伟师兄系统的汇报和各位老师们的提问交流中也收获颇多,对自己的研究课题也有很大的启示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