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与水危机》是一门新生研讨课,课程设计的思路与目标是:采用与传统授课不同的方式,针对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启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开阔学生的全球视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过去15年(2005-2019),这门课授课方式都是小班上课、面对面讨论,今年的网络上课需要重新组织,精心安排。
课前准备:通过培训了解雨课堂授课主要特点和技术要求,认真学习其他教师的上课经验(很幸运,由于是周四晚上的课我可以分享到很多老师们的宝贵经验)和深入了解雨课堂和其他网络平台授课的技巧。调整课堂面对面讲授的课件,把每一个互动环节事先安排到课件之中,通过两次网上的测试,最终确定授课方案。
助教配合:学校没有给这门课配助教,但每年我都请一名博士生协助组织课前的自学、课后讨论和现场参观等环节。今年系里安排了一名研究生志愿者助教(韩俊太),加上我的博士生(杨菁菁),这门课有两名助教。他们帮助测试雨课堂、腾讯视频会议,尤其是雨课堂授课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必须通过现场测试,主讲教师才能较好掌握;上课期间网络出现故障,学生端往往会慌乱,微信不断,会打断主讲教师的授课,这时助教帮学生解决问题,作用尤为重要!
雨课堂体会:上课准备的投入时间和精力是平时数倍,只要准备充分网上教学也能正常开展,第一堂课有所收获。因为是第一堂课,我主要关注的是师生互动,根据雨课堂的功能特点,采用“弹幕”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通过“答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参与度。教师体会总体顺利,学生反馈有收获。
网络学堂:还要发挥网络学堂的功能,发通知、提供课件和参考资料,布置课后作业等,还可以提醒同学们“我们在正常上课”。
附件:助教整理的课程小结
《水资源与水危机》第一次线上授课小结
杨菁菁、韩俊太
授课方式:雨课堂+腾讯会议+微信群
1.微信群:
提前几天建立好微信课程群,及时解决上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同学们的反馈。
2.课前腾讯会议播放央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第一节:大江巨变。
3.雨课堂授课
总体上使用流畅,同学们积极们作答,通过弹幕互动,有问题也会随时在弹幕中反映。课堂问卷能够实时了解所有学生认真听课程度与知识的掌握程度。授课过程中总共布置了9道习题,每隔一段时间与同学们互动。
4. 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在8点10分时很多同学出现掉线无法连接的情况(可能是由于雨课堂负荷太高)
解决措施:稍安勿躁等待几分钟后重新连接,手机端比电脑端稳定些。
2)有同学反映掉线重连后幻灯片一片空白不再显示
解决措施:退出重连,如还不行,可以将课件发到微信群里,让同学们辅助浏览。
3)老师发布随堂问题,学生不能第一时间接收到问卷(有滞后,15秒左右,以至于有些同学还没答题就已经结束了)
解决措施:发布问卷后将答题时间放宽些,给网络不流畅的学生留够缓冲时间。
5. 同学反馈
大多数同学反映雨课堂授课总体感觉良好,但存在问题,主要是:(1)互动的及时性不是很好,发弹幕不是很方便。(2)雨课堂偶尔会存在延时、卡顿等问题。后续我可能将更多采用腾讯会议与大家展开语音互动以及分组讨论,提高本研讨课的互动性。
网上授课对于习惯传统教学方式的老师是全新的挑战,但从接触到熟悉并顺利完成一次网络授课,收获不小。虽然与同学们隔着屏幕,但能感受到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弹幕也让课堂气氛更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度也更高。
尽管问题还有很多,但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取得进步。希望学生们能理解学校的用心,认真学习。也希望此次疫情早日好转,武汉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