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谦院士:养好恰当的“母鸡”,完全可以在西部下出“金蛋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工作,把创新放到新发展理念之首,制定出台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重大配套举措。当前,创新已经贯穿于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创新在全社会已蔚然成风。

全国政协历来高度关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本月中旬,还将召开专题协商会,围绕这一主题建言献策,为配合这次会议,我们采访了部分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的两院院士,请他们结合本职工作畅谈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以飨读者!



“与中东部相比,西部、东北地区其实有很多隐形优势。现在急需以区域经济发展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优势,将‘国家战略’与‘区域所长’相结合,寻求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提起如何破解西部、东北地区创新落后局面颇有感触。

 

20190514095604.png


王光谦曾在清华大学学习工作了33年。2013年受清华大学委派,担任对口支援高校青海大学校长。从清华大学到青海大学,环境的变化让他深深感到:目前“招不来人,留不住人”是制约西部创新发展的症结所在。

 

“这里面有观念的问题,人才待遇的问题,但也有政策配套尚不完善的原因。”

 

让王光谦记忆犹新的是:2013年,他刚到青海大学“走马上任”,和当地人一起商量工作方案,发现回答他的都是“好好好……”。

 

一开始,他还挺高兴,“我以为,这就是对方同意了。”

 

但真正到落实工作时他才发现,“这其实就是一种礼貌回答或者说‘随口应付’,并没有往下推动的意思。”

 

花了近2年的时间,他才逐步适应这种方式和态度。“这与西部地区观念上相对保守,满足现状有关。现在有类似情况,我就会立马追问,紧跟进展,直到落实……”

 

20190514095618.png


几年西部的工作经历,越发让王光谦对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的一句话感同身受——“出生或成长于东部地区的大学生,大学四年之中无论如何应该花一些时间,去理解中国西部到底是什么样子。”也让他越发坚定了看法,“东北和西部的区域发展,需要一大批有识之士埋头苦干,扎根后发地区。除了宣传与引导,更需要在机制上配套,切实形成立足西部创新创业的良好态势。”

 

王光谦曾做过一些调研,目前在西部,青年博士就业的工作收入与东部地区相差有时能达3倍。“本身在偏远地区或艰苦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却得到相对较低的收入待遇,这无疑增加了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的难度。”

 

但想改变这一状况,王光谦发现,这并不是简单一句“提高工资”就可以解决的。

 

20190514095629.png


事实上,近年来,为了控制西部高校人才流失,国家教育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明确提出禁止东部高校到西部高校招聘学者等。但真正落实起来,人才流失现象依旧居高不下。

 

“这种方式只是消极的应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让西部真正产生吸引力。”

 

如何增强吸引力?王光谦认为,除了“钱”,平台至关重要。

 

“现在的关键在于,要在国家布局层面,把更多科技创新的项目‘嵌入’西部和东北地区,即结合西部所长的优势,把创新的‘母鸡’配置在西部。”

 

王光谦所说的“母鸡”,包括高水平的大学,国家创新平台(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重大仪器设备)等。他认为,只要结合西部所长的优势,养好恰当的“母鸡”,完全可以在西部下出“金蛋蛋”。

 

王光谦看重的,正是西部地区很多隐性优势。特别是在目前我国转型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西部地区自然、地理位置、气候等后发优势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例如,备受关注的“天眼”工程正是利用了西南“净空”环境;贵阳大数据存储中心是利用了当地的“冷凉”气侯;而对于青海而言,正是因为有青海盐湖资源,青海省才能走“镁锂钾”循环经济的创新发展之路;新疆、內蒙古自治区的煤气及新能源战略资源是孕育出“煤制油”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沃土……

 

“目前,西部的所长亟待与国家的战略目标链接。”以青海为例,王光谦认为,可以通过“建立零碳示范省”的目标,引发一场“科技革命”和“能源革命”。

 

20190514095641.png


据王光谦介绍,青海省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水电能源,已经在龙羊峡建成我国最大规模的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基地。2017、2018年分别实现了7天和9天的零碳能源省示范,2019年计划实现14天零碳能源省示范。

 

“如果要实现更长时间的目标,青海省需要开展系统性的创新攻关,攻克大规模储电、智慧电网等关键技术问题。随着一步步向着零碳省的目标逼近,以技术创新带动,资金、人才势必会集聚青海,从而实现创新后进地区向先进地区的跨越。”

 

事实上,青海的优势并不是个例。“现在需要的就是以区域经济发展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西部以及东北所长,把那些优势和技术积累,转化成解决创新‘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力量。”

 

在这基础上,针对西部、东北地区人才待遇偏低的问题,王光谦建议,在国家层面可设立“西部人才岗位计划”——即在西部的高校、研究院所和高技术企业设立国家级人才岗位,由国家财政专项基金支持,对应聘上岗者给予不低于东部地区的岗位津贴。

 

不同于其他人才计划给头衔、“帽子”,这些岗位固定在西部地区,离开了就不再享受津贴。他将这个办法形象的称为“给帽子不如给凳子”。他解释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要岗位在就不怕人才不来。”

 

面对西部实现跨越发展的未来,王光谦有着强烈地期待,“西部有着肥沃的土壤;当人才有了用武之地,精心浇灌之下就会绽放创新的鲜花。”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