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系67届校友马洪琪院士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授奖仪式在京举行

微信图片_20190705185059.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马洪琪荣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授奖仪式7月5日在京举行。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长矫勇向马洪琪院士转发国际大坝委员会颁发的奖章,中国华能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转发证书。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聂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新澳门新葡萄娱乐院长张建民出席仪式。

年77岁的马洪琪院士1967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长期扎根云南,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已达50多年。他主持和参加了30余座大型水电工程建设,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领军人。

史宗恺指出,马洪琪院士将一生奉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的水电开发事业,他身上的家国情怀、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让人感动。马洪琪院士行胜于言,专注一线工作50载,默默为祖国作着贡献。他作为清华校友的杰出代表,值得所有年轻学子学习。

矫勇表示,马洪琪院士是世界坝工领域的著名专家。我国坝工建设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我们的面前已经没有前人走过的道路,需要我们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攀登探索,而马洪琪院士对我国坝工领域的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舒印彪表示,以马洪琪院士为代表的老专家、技术骨干的勇于坚守、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水利人的宝贵财富。

何华武在讲话中指出,马洪琪院士荣获国际坝工界的最高奖项,不仅是国际大坝委员会对其在大坝施工领域成就的认可,也是对中国工程技术世界领先地位的认可。

马洪琪说,水电建设没有个人冠军,只有团体冠军。这项荣誉的获得,不仅是个人的光荣,也是中国水电界的光荣。他将继续努力工作,为实现华能集团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为推动世界水电技术进步努力奋斗。


链接:

马洪琪院士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达52年,他从水电站一线工人开始,主持和参加了30余座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在高坝建设、地下工程、高坝通航等领域成功克服了诸多世界级重大技术难题,成为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先世界的领军人物。

在高拱坝建设方面,围绕小湾拱坝的重大技术问题,协同攻关,建立了特高拱坝关键技术体系,引领高拱坝建设迈上300m级台阶。小湾拱坝获国际里程碑工程奖、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和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研究成果在锦屏一级、溪洛渡和白鹤滩等高拱坝建设中广泛应用。

在高土石坝安全建设方面,依托糯扎渡工程首次成功研发了“数字大坝”系统,是世界大坝建设质量控制技术的重大创新。糯扎渡大坝获国际里程碑工程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研究成果在两河口、双江口和长河坝等高土石坝建设中成功运用。

在高碾压混凝土坝建设方面,他研发建成了一套施工质量智能控制及管理信息化系统,成功运用于中国最高的黄登碾压混凝土坝(高203米),促进碾压混凝土坝技术迈向新台阶。

在高坝通航技术方面,依托景洪升船机建设,带领团队发明了一种利用水能作为提升动力和安全保障措施的水力式升船机。国际航运协会内河委员会主席Philippe教授评价认为“中国发明的水力式升船机从原理上突破了传统升船机的技术瓶颈,更具技术优势,是升船机历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在地下工程方面,他提出了地下洞室群施工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安全建设的五项关键技术,实现了工程安全优质建设,研究成果被普遍采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

马洪琪院士共获科技进步奖1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技术发明奖1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马洪琪院士主持和参加建设了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澜沧江小湾、糯扎渡等中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30余座,以及缅甸、柬埔寨等多座境外水电工程,历任锦屏一级、两河口等20余座世界级水电站工程特别咨询团专家组组长或专家组成员。

马洪琪院士致力于推动世界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合作交流和人才培养,历任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5所高校兼职教授及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关爱中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常年活跃于国际大坝委员会、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等学术团体。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