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在武汉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016YFC0402500)综合绩效评价,水利部国科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及清华大学等单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李义天、张庆河、刘青泉、黄本胜、丁平兴、董志勇、左其亭、马遥、贾金枝、符宇航等知名专家11人组成专家组,由水利部原副部长、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胡四一任专家组长。清华大学为项目牵头单位,下设7个课题分别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河海大学、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菏泽黄河工程局等单位承担,共有15家单位参加,其中清华大学张红武与方红卫教授分别主持了黄河下游河势稳定制导与输沙能力提升技术、黄河下游综合治理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及治理方案优化两个课题的研究。项目负责人张红武教授汇报了项目组取得的成果(见图1),不仅完成考核指标,3个有关黄河治理的建议提交国务院,而且部分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21)及大禹奖等奖项。相关课题负责人及代表戴文鸿、安催花、李振山、龚西城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专家组审阅项目相关材料及示范工程检测、用户使用报告后,听取项目执行情况汇报,观看了示范工程录像,并进行质询和认真讨论,认为项目承担单位提供成果资料齐全、规范,符合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综合绩效评价要求;项目围绕黄河下游河道和滩区治理的重大需求,系统开展了黄河下游未来50年水沙情景、河势控制与洪水行洪共适应机制及技术、中常态中小流量下河槽输沙能力提升技术、宽滩区护滩技术及行洪空间确定方法等关键问题的研究,并完成了现场大规模的工程示范。
评价会上,专家们高度肯定了项目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例如:(1).预测了黄河未来水沙量变化趋势,建立了黄河泥沙运动输移、输沙最佳宽度、河道输沙阈值等计算方法;提出了游荡型河道稳定及输沙能力提升理论;以新设计洪水成果确定宽滩区行洪空间,制定出将“两道防线”布局与河道生态修复结合的技术方案;提出对窄河段局部扩宽来提升过洪能力,实现防洪体系良性运行而减轻宽滩行洪压力的对策。(2)研发了“异型板桩坝+上挑变流装置”等系列治河技术;解决了中水河势稳定控制与特殊洪水共适应、河槽输沙能力提升机理与实现技术等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行洪输沙共适应的工程科学布控;提出了“三堤共存、槽滩共治”的治黄方略,建立了治河技术新体系;构建了多沙河流断面冲淤耦合模拟技术、长距离精准高效的管道输沙淤筑技术;解决了新型结构工程形式设计尚无现成配套的技术模型与规范可循的难题。
最后,专家组意见认为,项目组织管理规范有序,科技资源汇交方案全面,技术档案归档规范;项目培养了一批创新性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人才,团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内容和考核指标,同意通过项目综合绩效评价。
图1 项目负责人向专家组汇报项目成果
项目相关方法及技术已经在下游 “豆腐腰”河段河势控制与滩地治理中应用,大规模示范工程经受了洪水考验,使周营、老君堂、于林工程靠溜变好,河道输沙能力加大,体现出工程布局创新。相关成果支持了 “黄河下游滩区建设项目管理对策”、“济南市长平滩区护城堤工程实施方案”、“小浪底水库淤积形态及运用方式研究”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 等重大工程项目,为实施黄河综合提升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广阔。
需要说明的是,评价会前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已经组织著名治河学者李义天教授等在黄委会高村水文站、艾山水文站领导与测验人员配合下,在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孙田力及省电视台支持下,到项目示范工程现场检查。9月28日有相关人员23人参加现场检查会(见图2),专家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汇报,观看示范工程录像后,专家审阅了《黄河下游河势控制与滩区治理示范研究报告》。29日上午,课题负责人龚西城与专题负责人苏立志在长兴集乡2号村台介绍长距离管道输沙淤筑村台示范工程获得的成果(见图3)。之后专家对河内主体示范工程进行了现场检查(见图4)。检查期间恰逢今年黄河秋汛洪水,支流渭河、伊洛河、沁河、汾河出现有实测资料以来同期最大洪水,三门峡水库迎来1977年以来44 a来最大入库流量,示范工程稳定高效地发挥了综合提升治理作用,在洪水面前安然无恙,而高村水文站却出现大的险情,两根25m长水位计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先后冲倒,测船码头与测验栈桥均出险受损,其他河段传统结构的工程坝垛更是出险不断,沿黄职工秋汛期一直坚守抢险一线。
图2 项目负责人与示范课题负责人进行工作汇报
图3 专题负责人汇报长距离管道输沙淤筑村台示范工程
图4 项目负责人向船上专家汇报示范工程情况
现场检查意见如下:(1)从治理思路上,提出了河势演变控制的新路径,采取异型板桩组合坝、钢管桩整合坝、透水桩减冲送流坝等(见图5a)方式,同时在治导线过渡段外侧修建钢管轮胎透水桩束流输沙工程(见图5b),实现了河势稳定控制,中小水流量输沙不淤同大水行洪需求的协调稳定统一。(2)从工程结构方面,钢结构河势控导工程、透水桩束流工程以及Z型钢板桩护滩防冲工程(见图5c),总长约937m,河内主体示范工程量已为任务书三倍多,在黄河下游桩体的稳定性、控导工程结构等方面均进行了很多创新性工作,新形式的控导工程施工快、造价低、占地少、基础一次稳定、抗水毁能力强。(3)从工程布置方面,不同示范工程联合使用,系统性强,使辛店集至周营河段工程布局与河势均得到了完善,效果显著。(4)示范工程在长兴集乡淤筑2号村台施工中采用了项目组提出的长距离管道输沙技术,支撑了当地政府村台建设的既定工作。
(a)右侧河势控导工程
(b)钢管透水桩束流工程
(c)左侧Z型钢护滩工程
图5河道与滩区示范工程主体部分
此外,现场还能看出项目组开展的“ 50m铁船变流促淤”“180m水下基础加深”“185 m背后稳定加固” “25 m鍍铝钢板挑流坝”等示范工程规模很大,获得了一系列防洪工程因基础不足的除险加固与治河技术,对于防洪抢险与高效堵口也颇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