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那一年,29名莘莘学子自四面八方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相聚紫荆一角。2011年,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年份,那一年,29名青年学子又奔赴寰球四海,散作满天星辰。四年时光,说短很短,漫漫人生当中不过廿一;说长也长,深厚情谊早已穿透时光。值此母校110周年华诞和我们毕业十年之际,略述一些集体初建时的趣事,以兹纪念。
2007年第一次秋游部分同学合影。前排左起:付诗博、张晓颖、马文鹏;后排左起:赵树辰、何小刚、陈涛、施文俊、姜路野、拉珠、李峰、张传虎、林森、郭波、施华斌、周杨、石健
相 遇
水工71班的同学们多数是2007年8月22日报到的,最初原本是30人,其中唯一的新生党员提前报到,但很快又转到了软件学院。剩下的29人里,有23位男生和6位女生。男生们住在紫荆3号楼,分成6个宿舍,女生们住在紫荆5号楼。我和来自河南洛阳的何小刚、云南玉溪的马文鹏、山西临汾的卫聪杰分到101B宿舍,与隔壁101A通过一个中厅相连,恰巧我睡的正是我们年级王远见辅导员本科时的床位。我还记得何小刚是他读中学时的班主任送到学校来的,师生感情十分深厚。他的老师忙前忙后料理住校事宜,当晚没有赶回去,小刚请老师睡在他的宿舍床位上,自己在中厅大桌子上铺了点东西,凑合了一夜。这是那天我最受感动的事情。
报到之后就是三个星期的军训,大家在辛苦的训练中磨练意志,深化了解,也建立集体观念。直到今天我都认为,这种入校先军训的做法是清华教育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培养清华学子“行胜于言”风尚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品格的关键环节。军训时因为队列位置等原因,我和盛坤、吴海军、拉珠、陈涛等几位同学很快熟悉起来,常常形影不离。半天训练快结束的时候,我们总是急切而又默契地等着教官解散的号令,随时准备拔腿冲进桃李园或者紫荆园抢西瓜吃。
2007年军训时练习队列的情景。左排由前至后分别为刘烨、张京杭、陈涛、马文鹏、林森、卫聪杰、张传虎、郭波、费明龙、何小刚,右排前为吴海军
军训期间,学校和院系还穿插组织了参观校园、召开班会、评选第一届班委等活动。我记得参观校园时和石健一路走一路聊,感到又有趣又兴奋;第一次班会也给我很大的冲击,当时班主任李丹勋老师刚回清华任教不久,和我们在一起交流,给大家的感觉与其说是光芒耀眼的教授,不如说更像一位心心相印的兄长,他在班会上的寄语“青春无罪,放纵有理”,让我铭记到现在。当然,李老师不是真的让我们“放纵”,而是希望我们解放其思想,野蛮其体魄,能够保持好奇、敢于探索、勇于奋斗、不负青春。
关于班主任李老师,要多说几句。李老师温文尔雅又不拘一格的气质常常让我们如沐春风。他没有那么多说教,总是身体力行地示范,他也从不提远大的目标,只是勉励我们尽力而为。现在回过头来看,李老师这种特殊的直率和亲切,实在是给我们这个初建的集体注入了一种无形的力量。更加令人感怀的是,李老师总是能够发现同学们的闪光点,用鼓励和包容推动每一位同学挖掘自己的潜力。我记得郭波、石健、何小刚还有弓扶元曾经跟着李老师做过一次SRT,很有成果,还发了文章,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他们毕业后都选择了出国深造。郭波去了普林斯顿大学读博,现在亚利桑那大学任教;何小刚先去东京大学读了硕士,后又到普林斯顿与郭波一起读博,现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弓扶元去了北海道大学,博士毕业后工作经历丰富,现在回国在浙江大学任教;石健毕业后先后在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求学,也顺利拿到硕士和博士学位。对我自己来说,李老师也不吝鼓励之词,他很支持我在完成好学业的同时多做一些学生工作,常常在班会等各种场合用语言和行动给我支持。大二以后,当我逐渐开始承担更多的院系和学校学生工作时,这种来自班主任的直接鼓励和支持也一直伴随着我,搞得我总是充满了莫名其妙的自信,像打了鸡血一样做了一些今天看来也颇有成就感的事情,不能不说是受了李老师很大的影响。
军训到了快结束的时候,班里组织了第一届班委选举,我被意外选成了班长。其实,我那年高考成绩并不理想,进入清华常感侥幸,作为北京考生又早耳闻各地英才悬梁刺股的故事,感觉在清华这个牛棚里压力很大,所以本来一开始便打定主意,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千万不能掉队。谁知道班委选举的时候,竟得到几位同学的主动推荐,糊里糊涂地选成了班长。巧的是,团支书张京杭也是北京考生,后来我还跟他很认真地说,“咱俩可别包揽倒数两名啊”,其实这话主要是说给心虚的自己听的。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我和京杭毕业时的成绩都还不错,可见做学生工作并不必然影响成绩,当然这是后话了。
随着20公里通宵拉练和汇报表演的顺利进行,三周军训终于结束了,我们的大学生活正式开始了。
相 知
我们年级一共3个班,我们是1班,因为是2007年入学,所以叫水工71班。担任第一任班长以后,我的大学规划其实完全乱了套,本来想做一个潜心学术的学霸,没想到先被交予这样的重任。第一次班委例会之前,我琢磨了一晚上,又和京杭商量了几次,打定主意要干点事情,不辜负老师和同学的信任。第二天会上,大家讨论热情高涨,取得不少成果。一是定下了积极进取的工作基调,大家都认识到大学和过去不同,都希望当一届有声有色的班委干部,为同学们多做些事。二是大家决定要好好组织一次秋游,办好男、女生节和学生节,抓住机会把班级凝聚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三是考虑到班里有6名女生,男生们又恰好分住6个宿舍,为了加强男女生交流,我们建立了荣誉舍员制度,各宿舍小范围活动时要带上荣誉舍员(1名女同学)一起参加。我们宿舍的荣誉舍员是朱霜叶,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她听到消息时说“好呀好呀”的高兴神情。这次会议定的最后一件事是给班级起一个名字,我们取了谐音,决定用“栖依”代表水工71。后来,我们举着写着“栖依”的牌子参加各种活动,这个叫法又逐渐发展成为了“水工71,我‘栖依’之所”这句口号,并贯穿了之后四年,直到今天。
大学第一次秋游,我们全班同学都很期待,班委干部都感到很大压力。我和京杭、盛坤、付诗博、李峰等几位班干部多次商量,还找马世超、石健等好几位同学征求意见,后来决定去凤凰岭。我们为此专门写了策划,设计了一个“寻宝”加“拯救同学”的方案,所谓“寻宝”,就是大家要在登山过程中找到7个藏宝点,每个点藏着一个写有一个字的字条,连起来是“大王叫我来巡山”,这也是解救被妖怪掳走的同学(请郭波扮演)的密码。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希望把秋游变成一次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契机,借此相互了解、深化友谊。为了秋游能够顺利进行,我和盛坤、诗博等班干部还去现场踩了点。活动当天,盛坤带着几位班干部天不亮就出发,先去布置线索、道具,当然也要辛苦郭波提前登山当等待“被救”。我和其他班干部组织大家稍后集合,骑自行车一路有说有笑出学校西门,到颐和园坐公交车去凤凰岭。随着秋游开始,大家分组登山,为了拯救同学你追我赶,个个满头大汗。周杨、何小刚、马文鹏、石健动作奇快,大家都开玩笑说他们肯定提前知道了线索。在半山腰,我们还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生日会,大家挨个表演节目,有唱歌的,有跳舞的,还有人拿起报纸做的草裙跳草裙舞,笑得大家前仰后合,留下了一幅幅令人捧腹的画面。
男、女生节和学生节,是清华学生一年里最重要也最有特色的活动。每年女生节(3月7日),男生们要想尽办法为班里女同学们创造惊喜、赠送礼物。相应的,男生节(11月12日)时女生们也要给男生们办个活动。2008年第一个女生节,我们指定了一个很复杂的计划,尝试在女生宿舍那边两栋楼之间拉个绳子,把礼物从6号楼高楼层传到5号楼女生宿舍,中间隔了二十来米远,我和盛坤、马世超等几个人很是折腾了一番,最后勉强成功了。对比后来那些充斥网络的横幅,我们的做法也许没有那么声势浩大,但我始终觉得那是一次更走心、更有趣味的女生节。
为了准备5月份的学生节,我们班组织拍了部MV,费尽心力写了个唯美风格的剧本。李峰、朱霜叶出演男、女主角,付诗博任总导演,我作为总策划并客串了个路人甲。片子前前后后拍了好几天,为了扩大影响,几乎全班同学都参与了,中途还在新水利馆的教室里热烈地讨论修改了一次剧本。尽管片子做好的时候大家总觉得还可以再改进改进,但当我们的MV在学生节上播出的时候,大家心里还是很激动。
转眼到了大学以来第一个暑假,我们按照学校的安排,开始准备社会实践。我和盛坤、吴海军、马世超、付诗博等几个人没有跟风系里确定好的主题调研,拉了个11人的队伍,其中还包括水工73班张昂和经管学院的1位同学,调研对象是大家早已神往不已的长江三峡工程。我们通过老师和校友关系联系到长江科学院、三峡集团、葛洲坝集团等单位,设计了一个由武汉至宜昌、涉及5处地点的调研方案,大家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前期查找了很多三峡工程相关材料,我们认识到三峡工程的复杂性,以及葛洲坝对三峡工程的重要意义,据此研究提出了很多调研问题,形成了清单。调研过程也很顺利,当我们一群人站在三峡大坝上俯瞰高峡平湖时,身处坝体内部宽阔深邃的发电厂房中时,都被我国水利事业的伟大成就所震撼,也为这次调研的丰富收获感到满足。调研过程中也有一些趣事,比如有天晚上大家偷闲打牌,吴海军总是牌运好得令人咂舌,偏偏还又牌技了得,拖拉机满天飞;还比如在宜昌,一天调研完,大家又累又饿,半天找到一家馆子,11个人10菜1汤,饭菜量大可口,米饭免费供应,结果一结账才不到130块钱,省了大大一笔预算。
相 望
短短一年,我们这个集体就从无到有,从有到好,成为了每个人大学里最温暖的港湾。班委作为一个班级的骨干和核心,每一届都尽心尽力为大家服务。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即便是最差强人意的体育方面,我们也终于在大四那年打进了水利系班级篮球联赛的决赛。
2011年毕业旅行部分同学合影。左起:卫聪杰、赵树辰、陈涛、姜路野、施文俊、何小刚、杜蕾、付诗博、张晓颖、徐韵、刘烨、朱霜叶、刘川佳仔、盛坤、马世超、石健、林森、郭波
快要毕业的时候,班里同学们都在思考去处。最后,6位同学出了国,多数同学留校或去兄弟院校继续读书,少数几位同学选择了直接工作。其中,吴海军面临就业和推研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前往葛洲坝集团工作,短短几年就干出了很好的业绩,是我们班投身祖国水利事业的优秀代表。
最近几年,读博的同学们也都相继步入社会,开始在不同的岗位上开启新的奋斗历程。大家天南海北,再也难以齐聚一堂,但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却从未消减一分。在北京的同学们常常组织聚会,在海外的同学留美的居多,但只要有机会还是尽量多见面。即便平时难以一聚,借助愈加发达的互联网,天涯也可作比邻。特别是现在临近母校110周年华诞,又适逢毕业十周年,微信群里也更加热闹了。
有人说,“相逢不如偶遇”,但我常常觉得,相逢就是偶遇。缘分,让我们29个人共同度过了难忘的四年青葱岁月,也永远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在这个班级里,我们收获了纯洁的友谊、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奠定了事业的起点,“栖依”和清华、水利这几个词一样,早已成为我们共同的印记。
后 记
前两年,我从水利系老辅导员微信群里听说,学校正在推进大类招生改革,水利系是首当其冲的院系之一。传统的班级培养模式渐成历史,我曾一度有些不解和伤感。但过些时日,又觉得这实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往大了说,对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国家来说,集体主义是深深印刻在每个人骨髓里的文化基因,无论时代如何更迭,对于所属集体的依恋以及从中汲取无限养分的本能,都将伴随我们的一生。往小了说,清华园里有太多的故事和历史,过去的一切都将以最合理的方式被铭记和传承,一代代学子来了又走,都曾满怀期待地拥抱新的大学生活,也终将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共同记忆。所以,我真心相信也衷心祝愿,每一位有幸来到清华园的青年学子,都能在这里收获一个可爱而难忘的集体,在这里书写一段无悔的青春岁月——就像13年前那个夏天的我们一样。
作者简介
刘烨,2007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2011年本系免试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博士毕业后入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校期间,曾先后任水工71班班长、水利系学生会主席、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水利系思想政治辅导员、系团委书记、系学生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