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入园锦囊2.0丨水利人带你上天入地下海

你对水利科学与工程的认识还停留在建大坝的单一印象中吗?现代的水利科学与工程从资源到灾害,跨越所有时空尺度,回应人类基本需求,在人对自然规律掌握程度亟待加强与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应用最先进的工具遥感、计算机……探索科学问题;回应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的根本需求,以深厚的积淀、领先的技术解决全球最前沿、最复杂的工程问题;直面国内外日益尖锐的矛盾冲突,结合经济管理、社会学知识,智慧地解决社会民生问题。

清华大学土木类是国内唯一一个连续多年在世界QS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前10的学科。2017年,清华水利在教育部高校学科评估中位列A+。水利系现有5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20余名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顶级师资。雄厚的院系实力,强大的师资力量,开阔的国际视野,宽阔的就业选择,清华大学水利系旨在培养面向国际,面向未来,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领导能力的领军人才。

70年的历程里,清华大学水利系走出了无数学术大师,行业巨擘,也不乏创业精英和金融、科技英才,更有基层服务的治国栋梁。值此2020年高考季,清华入园锦囊2.0为你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司长李鹏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彭静,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温续余,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昇,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副主任卢吉,中建七局科技与设计管理部(企业技术中心)部门经理冯大阔6位如今在土木水利行业发挥着力量的水利前辈们的故事,他们当年有着怎样和水利结下不解之缘的高考故事呢?又身处何种行业,有着怎样的清华成长故事呢?

微信图片_20200801110508.jpg

李鹏程

1979级

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 司长

李鹏程,男,1963年2月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司长。

1979年至1984年在清华大学水利系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93年2月至1994年6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工程建设管理;1998年至200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历任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副局长、党委书记、局长;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局长;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监督司、建管司司长;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司长。

先后参与了鲁布革、天生桥一级、三峡等水电站、广州和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小浪底及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建设。

个人工作经历

水利行业关乎国计民生,鲁布革水电站、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在我国相关领域中,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有幸参与其中。

1984年刚参与工作时,我的“理想”是成为水电第十四局的副总工程师,技术上能“小有成就”。清华扎实的教育基础,老同志的“传、帮、带”让我在技术方面取得一些进步。九十年代中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后,组织上让我从技术岗位转向管理,1995年我担任十四局副局长、1998年任党委书记、1999年任局长;2002年任水电八局局长。这样的调整虽然对我在技术方面的发展有所影响,却开拓了视野,激发了潜力,在清华接受的全面素质教育得到发挥。与同事们一道,在2000年前后国有企业改革大潮中,带领企业成功转型,提升了市场适应能力。

2003年底,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二次转型:从国有企业领导到政府“官员”,担任国调办监督司司长,2012年转任建管司司长。从政府管理层面参与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南水北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调水距离最长,同时也是世界上受益人口最多、受益范围最大的调水工程,其规模及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有力缓解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奠定基础,真可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管是单个水利枢纽还是南水北调这个系统工程,能参与其中,我内心是极其幸福与满足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让我更加坚信水利事业是多么有意义!

清华水利故事

或许我是一个“散漫的人”,除了专业知识,多领域涉猎的冲动从未停止过。书法、绘画、诗词、管理、未来学等都对我吸引甚深。在学校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篮球场和黑板报:篮球场不但让我们锻炼了身体,还让我获得极少有的展现机会——班里“不让”我上场,可都得听我的,因为我是裁判!抄黑板报也是为班级“做贡献”的舞台。

寄语2020届高考同学

对于即将入学的水利系2020级学子,送上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境”:一是“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年少时立意须高远,对于年轻人来说,选择水利专业就是选择了一份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紧密相连的事业。二是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既然选择了,就当执着和坚持。三是坚持就会有结果,“蓦然回首”,成功在“灯火阑珊处”就是人生必然的幸福之巅。

微信图片_20200801110519.jpg

彭静

1982级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1982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1987年获水力机械学士学位,1989年获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水科院工作至今,期间1995-1998年留学日本东京大学获得河川与流域环境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水力学、河流生态环境、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等研究,以及有关国际合作交流等管理工作。兼任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秘书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创新委员会主席。先后负责完成了50余项科技或工程项目,成果获得省部级各种奖励20余次,获2001年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3部、译著2部。

清华水利故事

美丽的清华园里,最吸引我的风景是“水木清华”。1982年的初秋,当我迈入清华水利系的那一刻,便爱上了这一幅水的美景,并延展到了与水有关的一切,直至今天一直从事的水利事业。记得当年清华的教室楼与专业关联的命名不多,但水利系就有两座,分别位于清华学堂的两端,名“旧水利馆”和 “新水利馆”。如今新水利馆门前又多了一处吸引校友和学子的廊庭,寓意“智者乐水”。是的,智者乐水。

水利是我学习和一直从事的工作,“从黄河走到长江,我们一生走遍四方,辽阔祖国,万里山河,都是我们的家乡……”。当时在清华园吟唱这首水利系系歌时,我并没有理解其中的深意,准确地说,应该是完全没有概念。但今天的我,回头再思一路走过的水利生涯,才逐渐体会到学习水利专业的宏大、丰富和风景独好。水专业是大尺度的,可以让你有机会去丈量祖国四万五千多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参与如三峡和南水北调等国之重器的建设管理,将你的科技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并同时领略或奔腾或蜿蜒或幽静的山水风光;水专业也是精准聚焦的,在湖泊湿地地上地下等丰富的水生态体系中,深入了解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探索水的自然-社会二元循环和演变规律。水专业是历史的,可以让你体会到如四川都江堰、新疆坎儿井等水利工程的先贤智慧和文化积淀;水专业又是现代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水利、海绵城市的浪潮,已经在等着来自互联网时代的你们的汇入。水专业是中国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中国,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文化一个都不能少;水专业又是世界的,气候变化下全球水安全的共同挑战、隐含在粮食和各种生产生活物品中的“虚拟水”,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关联。对水科技和规律的不断探索和认知,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协同实现水的良治,将从你选择水利开始,成就你心仪的事业,也陪伴你修炼人生。正可谓,上善若水。

寄语2020届高考同学

你应读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旷世之作,也应听闻现代中国对“幸福河”的战略考量。水利事关民生福祉,气势恢弘,成就满满;水利又涉及科技、经济、社会、政策、管理等复杂关联的各方系统,机遇无限。来吧,亲爱的同学,来到“水木清华”的校园,入住“新水利馆”的科学殿堂,开启你职业生涯的第一篇章。你将不仅拥有辉煌的事业,也将收获丰富的人生。

微信图片_20200801110526.jpg

温续余

1985级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0年从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后分配至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 2007年3月调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至今,现任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大坝学会理事、中国水力发电学会理事。

个人工作经历

长期从事水利水电、水资源配置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工作,先后承担数十项国内大型水利工程的研究、技术咨询、审查及安全鉴定等工作。主持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工程前期设计,参加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峡江水利枢纽、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旁多水利枢纽工程等项目技术审查及鉴定评估。主编和主持多项行业标准编制和技术审查。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设计、科技进步奖。2008年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10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清华水利故事

美丽的清华园钟灵毓秀,园林般的校园景色让人流连忘返,初秋入学时处处绽放的美人蕉印象至深。清华园太大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没有数字导航、指示标并不多的校园,刚开始找不到路的情况估计好多同学都遇到过,忙乱的自行车流和繁忙的学业一样,是清华别样的风景。

水利工程必须面向大自然,水利系开设了很多野外实践课,包括到周边的水库、大坝进行实地考察的认识实习,结合专业课开展的地质实习、测量实习,长达近一个月的生产实习,毕业前结合论文题目到工程现场进行的答辩和交流等活动,从以后的工作实践看,无疑取得了课堂上、书本里达不到的效果。

寄语2020年的高考同学

江河奔腾,可以美如飘带静流密林山川,也可以凶如猛兽吞没城市良田,只要江河湖泊水流万古不息,水利就要通疏阻隔、谋福治患。从开国初期提倡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大江大河水患治理,到大力发展水电、资源水利、民生水利,以及新时代提出生态优先、空间均衡的治水理念,不同时代的水利人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同时,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兴利除患、服务人民,期待新加入的水利人做大事、有作为。

微信图片_20200801110531.jpg

李昇

1985级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副院长

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进入原能源部水利部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1994年评聘为工程师,199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2003年评聘为享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1年11月至今任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

个人工作经历

1990年毕业后,我到原能源部水利部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在设计院期间,作为设计人员,先后从事了罗平腊庄电站施工图设计、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招标设计、小中甸水电站初步设计、茄子山水电站初步设计、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技施设计、缅甸邦朗电站技施设计、金沙江阿海水电站预可研设计、金沙江梨园水电站预可研设计等工作。1994年评聘为工程师,199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2003年评聘为享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6年起先后担任设计室副主任、主任,2002年担任分院副院长,2003年9月担任院副总工程师,2006年4月担任副院长。2007年10月上调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公司总部担任科技质量部主任,2010年2月转任计划经营部主任,2011年11月至今任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任中国电建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

清华水利故事

850296,一串熟悉的字符,一个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的号码。35年前,我从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跨过千山万水,用4天的路途行程来到祖国首都,来到清华园,怀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情接收了从此伴我一生的850296。

清华园的5年校园生活,给我们每一个学子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最初的印象是校园的广大和景色的优美。校园内苍松翠柏、水清木华,春天各色鲜花争相怒放,夏天各种树木绿翠掩阴、荷塘花开,秋天则更是霜红连片,清华学堂、一教、二教墙壁上爬墙虎,见证了一年四季的更替。最深刻的印象是浓厚的学习和研究气氛,深厚的历史底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在一代又一代清华人之间传递,进入校园的新同学也会自觉的进入清华节奏,踏踏实实地的学习,弄清每一个问题。除了白天正常的课程,晚自习、图书馆都需要早去才有位置。第三个最深记忆就是校园体育活动,每天下午四点,全校大喇叭就响起“锻炼身体,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同学们都从教室走向操场、球场、游泳场,还有很多同学则是到当时不设门岗的圆明园跑步。

寄语2020年的高考同学

清华,是每个学子的梦想,水利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承担着国家防洪安全、用水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最近30年,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具有世界水平的蓄水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发电工程纷纷建成,一代又一代的水利水电人接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一代水利人都有自己肩负的使命,西部地区的结构性缺水依然存在,国家也已经批复同意三年开工建设150项水利工程,水电资源也还有很多待开发的资源,今年的洪水灾害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亟待年轻的新一代加入水利水电行业,和我们一起完善水利设施的四个安全职责,一起把现代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融入到传统的行业。

微信图片_20200801110535.jpg

卢吉

1998级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副主任

卢吉,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8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2008年博士毕业进入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现任科技研发中心副主任。

个人工作经历

2008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参与了小湾水电站和龙开口水电站工程建设,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和技术管理等工作。2014年到澜沧江公司科技研发中心工作,负责科技研发和项目管理等工作。

清华水利故事

1998年高考适逢长江特大洪水,军民一心抗洪抢险的场景促使我报考清华大学水利系。十年的清华水利生活,越发感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毫不犹豫地选择将其当做我一生的专业。博士毕业后,响应学校“入主流、上大舞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要求,选择到云南工作,参与澜沧江水电工程建设,用专业所长践行当初的诺言,看到中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与有荣焉。

寄语2020届高考同学

清华是国之重器,水利水电事业乃民之根本,为国为民,无怨无悔。

微信图片_20200801110540.jpg

冯大阔

2003级

中建七局科技与设计管理部(企业技术中心)部门经理

冯大阔,江苏邳州人;2003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2007年以年级第二的成绩保送新澳门新葡萄娱乐土木工程专业直博,师从张建民院士;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12年博士毕业到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从事博士后工作,并于2015年调到中建七局科技与设计管理部(企业技术中心)担任部门经理。目前为郑州大学兼职教授、博导,河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经济(企业)界别主任,河南省BIM专委会副主任以及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等多个行业协会专家;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首届工程建设行业杰出科技青年、疫情防控工程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

个人工作经历

自工作以来,一直在工程和科研一线从事土木建筑领域的科技研发、技术质量和设计管理等工作;致力于将理论知识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工程生产力。先后担任正奇未来科创城、南京世茂G11项目(301m,中建七局第一个300m以上超高层)总工程师。主要在装配式建造、绿色建造和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系列新成果,并进行了广泛推广应用。研发了装配式环扣叠混凝土结构体系和肋钢混凝土结构体系等装配式建造技术,以及建筑垃圾收集处理、新型模板体系及支护系统、绿色施工实时监测和量化评价等绿色建造技术。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获批专利53项、省部级工法4项,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4部。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相关成果已成功应用到正奇未来科创城、海峡奥体中心、绍兴金沙东方山水馆,中建•观湖国际13#、14#楼等实际工程中,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推进了企业高质量转型升级,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促进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清华水利故事

水利,是一个古老但接地气的学科,是一个利国利民的行业,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舞台。从古代的大禹治水、都江堰工程,到现在的三峡大坝、天河工程、农田水利,无不渗透着水利的功能和作用。水利系不仅可以培养你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能带给你前瞻的眼光、宽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还记得2003年去密云水库时的懵懂迷茫,2004年去黄河小浪底时的兴奋求知,2006年去三峡大坝时的心灵震撼,2008年去小湾水电站时的扎实沉静。这一路走来,我从对水利的懵懂到对工程的熟练,从非典时期旁观者到郑州小汤山医院的全程建设者,从一个懵懂少年到现在的科技管理人员,都离不开在清华水利系求学的这九年,离不开水利系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和栽培,离不开水利系带给我的前瞻务实的战略格局、开放合作的国际视野、厚德载物的家国情怀、铁杵磨针的自信定力。

寄语2020年的高考同学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里有知识渊博的院士大师,有和蔼可亲的师长同侪,有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有扎实奋进的求学氛围。期待有志者加盟水利系,我们会在广阔的水利行业相聚,我会在蓬勃的工程建设行业等着你们。

清华大学水利系历史悠久,面向重大水利工程设施、水资源与水安全保障、海洋能源资源开发等重大国民经济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涉及水利、海洋、环境、能源、房地产、金融、社会管理等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众多行业,近年来遥感、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大规模应用也推动了学科和行业的创新。气候变化,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生存难题,要实现未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有着许多关键挑战亟待水利人去解决。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期待你的加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