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归海|翟大潜:八秩不息育桃李,丹心献园溢书香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在多个重要历史契机的交汇点,水利系研团总支在清华大学校研团“百年接力,强国有我”的主题教育口号指导下,开展“长河溯源七十载,浪花奔涌新百年——水利系老书记专访”系列活动。

清华大学水利系自1952年建系以来,涌现了无数栋梁英才投身强国伟业,“百川归海”系列访谈讲述在水利行业历史长河浪花中,祖国和水利人的故事。本期“百川归海”系列访谈特别邀请到了水利系原党委书记翟大潜老师,和水博21第一党支部开展访谈,新澳门新葡萄娱乐工会副主席王春红老师参加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水博21第一党支部书记付翔永同学主持。

微信图片_20211217215204.png

翟大潜老师与支部同学亲切交流

翟大潜老师在1958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随后在组织安排下参加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的“四清”运动。在文革时期,翟大潜老师来到三门峡工作,曾参与行政管理、技术业务等多方面工作。1985年,由于工作需要,翟老师被抽调至校机关工作。1995年底,翟老师回到水利系,负责系党委工作,直到2000年2月新澳门新葡萄娱乐建立,系党委完成使命。2001年10月份退休。今年正好是翟老师退休20周年。翟大潜老师在水利系学习工作多年,一生和国家、清华紧密相连,曾获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者,今年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从事党务工作30年”年功表彰,实践了“国家和清华需要什么,我就去做什么”的精神。

发扬传统,适应国家需要

翟大潜老师回顾了自己在清华水利系求学以及后来工作的经历,体会到水利系一直以来具有很好的传统,那就是一直坚持适应和服从国家的需要来办学。

翟大潜老师回忆了水利系的建系历史:解放初期,由于大江大河的水患问题仍然非常严重,国家非常需要修建水利工程,而这方面的人才处于短缺状态。解放前,尽管清华大学并没有水利系,只有土木系下设的水利组,但也在其中发挥了骨干作用。1951年教育部发文至清华大学,说明要建立两个系,即水利工程学系和水力发电工程学系,分别由施嘉炀先生和张光斗先生担任系主任。但恰逢1952年,全国进行院系大调整,两个系的设想未能操作落实下来,而改为建立水利工程系。

“所以我觉得水利系当时建系就是适应国家需要的;在后来的历史里面,我们水利系也多次按照国家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和方向”,翟大潜老师谈到,水利系参与了几乎所有的国内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工作。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密云水库。考虑到密云水库的实际工程量和系内师生的工程经验,翟大潜老师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修建密云水库对清华水利系而言是“勉为其难”的,但是国家选择把这个任务交给清华水利系,水利系就要勇敢承担起来:在此过程中,水利系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建立了“全系一条龙”教学的工作部署,与水利电力部北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紧密配合,与20万劳动大军共同完成了密云水库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留下了“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的佳话。

在文革时期,尽管受到一定的政治运动影响,水利系师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继续做出了很好的工作,如水利系部分师生在这段时期参加了三门峡的改建工程,为解决三门峡工程的泥沙淤积问题做出了贡献。后来,系内老师将工作重点放在黄河治理的工作上,广泛开展沿河的踏勘调研工作,足迹遍布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治黄建议。在三门峡基地办学的这段时期,水利系培养了一批后来在国家方方面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人才;这批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水利系根据国家需要办学的印证。

目前,水利系所涉及的研究方向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以修建水库电站为主的工程水利,不断拓展到生态环境、海洋工程等多个方向上。这一点也说明了当前国家对于水利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寄予了更高期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对能继续坚守我们水利行业的同学感到非常敬佩。国家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应该做什么。特别是党员同志,既要坚守优良传统,又要不断适应国家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翟大潜老师谈道。

注重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从在水利系学习和工作多年的经历出发,翟大潜老师深切感受到水利系一直是比较注重工程实践的。翟大潜老师回忆了个人读书时参与测量实习、水文实习、地质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工作的经历:从最初一年级时在密云水库建设时担任施工监督员,到后来在青铜峡的工程队中参与具体工种的操作,再到后续毕业前作为工长助理参与技术工作。水利系坚持培养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深入了解实际工程问题的办学理念,改革开放以后即使经费紧张,也要安排学生去国内的三峡等大工程实习。

水利系的老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许多老师通过密云水库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即使年长的老师也不例外,像张光斗先生、钱宁先生等经常深入施工工地和实验现场指导工作。系里长时间办有设计院或设计所,为师生提供参与实际工程的方便。

“工程学科,光说不练是绝对不行的。现在的同学们除了要在计算机上下功夫,做好数学模型以外,有条件的话,还是要坚持做点物理模型,或到参与的工程项目现场调研考察”,翟老师谈道,“不要丢弃水利系注重实践的传统,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艰苦奋斗,服务国家人民发展



“第三个方面是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水利系乃至清华来说是非常突出的”,翟大潜老师谈道。在五六十年代,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对比较低,尽管清华老教师在当时有条件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但他们仍然坚持着艰苦奋斗。“像系主任张任先生等许多系内老先生,除了正式场合外,他们也不讲究个人穿着,尽管年岁已高,但仍不辞辛劳,亲自下工地,跟农民工人同吃同住,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老师有什么怨言。这给当时作为学生的我们树立了好榜样”,翟大潜老师回忆道,“水利系的系歌是我们老水八的学长填的词,其中有一句话是‘住着帐篷和土房,冒着山野的风霜’,尽管后来有新同学给填了新词,但我们觉得应把原版保留下来,因为这就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三门峡基地办学期间,大多数老师在北京都是有家室的,但是老师们仍然服从安排,独自前往艰苦的工地。老师们基本没有怨言,克服各种困难(没有跟领导反映过),在工程现场开展脚踏实地的工作,做出了很好的成绩。

尽管现在的生活水平早已不是当年的情况,但翟老师认为,“有些事情该发扬的,还得发扬”。“同学们要牢记艰苦奋斗的观念,这跟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是不矛盾的。艰苦奋斗的出发点在于把人民生活搞好,不是首先想到自己”。翟老师谈到,现在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如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能从国家获得上百亿的经费拨款支持,再加上与企业的合作等,大大减少了研究人员在物质条件上的后顾之忧,但是翟老师仍然希望在校师生精打细算,争取把钱都用在刀刃上,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扎根人民群众,坚持为国初心



自2001年退休之后,翟大潜老师经常被邀请与研究生和本科生座谈。回忆起在新生入党动员会上的讲话,翟老师说,作为一个过来人,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地争取入党;入党应该是青年学生在政治上的最终归属。在入党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个人和国家、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清华是希望培养三类人,一个是学术大师,一个是兴业英才,一个是治国栋梁;作为一个党员同志而言,你挑一类人作为目标来学习,这个没有问题;但是我们还需要意识到,这个可能不是你自己所能决定的”,翟老师谈道,有很多优秀党员同志考虑到党和国家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发展通道,不断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最终也取得了很好成绩。翟老师以计算机系、自动化系、工程物理系等院系的建立为例,指出了在时代发展过程中,部分同志难免会被调动到原本不熟悉、甚至不喜欢的工作岗位上,但我们要懂得服从国家需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把握好机会和挑战的关系,努力为人民谋利益,为国家做贡献。

另外,翟大潜老师也结合个人在党工作的多年经验,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提出了中肯建议:一是要强调政治性,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支部活动不应回避政治,只搞“让大家高高兴兴”的娱乐活动;支部必须要关注同学的思想发展,帮助同学们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鉴别是非,坚守真理。二是要紧密联系群众,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学生党支部层面,支部不能只在动员入党时去了解同学情况,更需要把交流沟通工作做在平时,及时关心同学的思想发展与工作学习情况,做好做实党群工作。

光荣在党五十年、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翟大潜老师是这些口号和精神的光荣践行者。作为新时代水利人,我们应当发扬水利系的光荣传统,不负水利前辈的殷切期望,不负时代和人民的重托!

活动最后,水博21第一党支部向翟大潜老师赠送鲜花,全体合影留念。至此,本次专访活动圆满结束。

微信图片_20211217215213.png


Baidu
sogou